民宿經濟新模式-精品化、場景化、品牌化
約上親朋好友,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包棟精品民宿住兩天,已是越來越受人們喜愛的旅行生活方式。在原野鄉間親近自然,遠離城市夜觀美麗星空,與親密的家人、朋友過一個不受打擾的假期,這樣的畫面想想都那么美好!
經過十多年的發展,國內民宿已然成為游客出行住宿的熱門選擇之一。疫情發生后,游客對私密、衛生、特色、品質的需求進一步提升,這些需求特點,與民宿具有更高的匹配性。因此,自今年5月份周邊游恢復以來,民宿行業率先出現回暖跡象,尤其是在黃金周期間,高端精品民宿更是提前被搶訂一空。面對需求的變化,近來民宿業也進入了必須加速提質升級的新階段,高端精品化、場景化、品牌化成為新趨勢。
市場動態:
周邊游發展 促民宿迭代升級
和大家印象中的“農家樂”式民宿不同,近兩年國內民宿的發展已呈現了不同的特色,民宿不再只是提供一個鄉間住宿的場所,而需要增添更多的人文和文化內涵,不僅在設計上下功夫,還需提升品質和服務,讓民宿有了更多值得一住的理由。尤其是在疫情發生后,在文旅復蘇的大潮下,周邊游、鄉村游得到了快速發展。
從五一假期之后,暑期以及中秋國慶假期期間,市場已經印證了民宿的復蘇。據途家發布的《中秋國慶假期民宿出游大數據報告》顯示,十一黃金周期間,國內民宿整體預訂量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的91%,截至10月中旬,單是途家平臺上國內民宿房源總量已突破230萬,鄉村民宿交易量更是增勢迅猛。疫情發生后,用戶更加關注民宿產品的安全和品質,用戶對住宿個性化和私密性的需求迸發。
行業趨勢:
加速洗牌 品牌化精品化成方向
當衛生、安全、私密、特色成為游客入住民宿最關心的焦點,市場需求的改變也倒逼民宿業加速變革。在國內民宿發展政策的支持下,品牌化、精品化成為民宿發展更明晰的方向。
此外,疫情發生后,抗風險能力較低的個體民宿正面臨經營難題,導致有些民宿轉讓或停業,這也給專業的民宿投資方和管理方一個抄底入場的機會,將成功經驗繼續復制。民宿供應鏈很長、很復雜,小規模的民宿只靠單打獨斗很難拿到最優的價格,也很難控制成本,更重要的是質量沒法獲得保障。這些都說明,品牌化、連鎖化、標準化在疫情常態化下更有發展機遇,品牌的力量將在民宿業中大有可為。
挑戰仍在:
抗風險能力差 “內核”提升不容易
在國內民宿發展的過程中,規模小、抗風險能力較弱、盈利模式單一以及品質不穩定都是阻礙民宿發展的原因。以往的鄉村民宿,多是以“情懷”“田園”等關鍵字來吸引人,但很多人住進去之后,可能會覺得被“照騙”了——現實和照片卻有很大差距,單是床墊、布草等就已經和星級酒店差距不是一點點,品質也不穩定,住過一次后就決定“再也不住民宿”的客群大有人在。因此,在升級過程中,有高品質要求的高端民宿就進行了“內核升級”,并不是看起來很美那么簡單,價值上萬的品牌床墊、智能馬桶、地暖系統、智能新風系統等,正好適合人們追求特色又不希望犧牲品質的訴求。
未來發展:
智能化是民宿必經發展之路
智能化給民宿帶來的不僅是一種便利,更是一種新鮮的體驗感。智能化是民宿必經的發展之路,智能家居元素的加入不僅為房客帶來了更好的居住體驗,也使民宿管理與服務更加智能化、人性化。
文章來源:廣州日報